2019年3月12日 点击人次: 1004 作者:何 琪
选择,再次出发
2018届建筑学院 何 琪
生活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拥有或是放弃,得到或是失去,快乐或是痛苦。一路走来,我们都在或被动或主动的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转眼间,五年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尽管对充实快乐的校园生活充满留恋,却也不得不转身去面对人生新的挑战、新的选择——择业。
有的人说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是未来事业的起点,对工作态度和习惯的塑造很深刻,也有的人说第一份工作没有那么重要,年轻人有的是机会尝试和改变。但当自己真正站在这个岔路口,却也不由得紧张起来,我在建筑学院进行了将近五年的建筑学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有过两次校外设计院的实习工作经历,对于真实的工作和市场获得了一些认识。在校期间获得过一些奖励也参加过各类社团活动,这以上种种经历最终汇成了我的个人简历,很庆幸自己在过去几年里的点滴积累,让我的简历不至于空空荡荡无从下笔。
校园秋季招聘基本在9月底10月初正式开始,11月到达招聘工作的高潮,在12月后秋招就渐渐走向尾声,当然,错过秋招的同学也可以参加寒假后的春季招聘,只是根据以往经验春招所能提供的工作机会较秋招会有所减少。9月初决定参加秋招后我便开始了自己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个人简历和作品集的制作,证件照拍摄,成绩单打印,了解面试流程和问题,正装准备,还有和已经毕业工作了的学长学姐联系咨询,我认为这一点尤为重要,学长学姐不仅可以向我提供他们的笔试和面试的经验,还可以告诉我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了解到的各个公司的具体情况,帮助我在秋招正式开始前就能基本了解到招聘过程中的要点以及哪些公司可能会更适合我,使我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准备。
秋招正式开始后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哪些公司有招聘需求,是否会来学校做宣讲,应聘的联系方式是什么。这一点十分感谢年级辅导员的积极工作,每天都会在年级微信及QQ群内推送前来招聘单位的情况和联系方式,所以秋招期间积极主动关注群内消息会帮助我节省时间和发现更多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同时还有一些公司因各方面的原因只在公司官网和公众号发布招聘信息而不是直接走进校园,就需要自己去主动寻找关注。
在应聘建筑设计类岗位中,快题考试和作品集是用人单位最常使用的专业能力考察途径,我个人因为没有准备考研所以在招聘季前几乎没有接触过快题设计的训练,虽然通过作品集来评估专业能力的方式在逐渐走向主流,但像中建西北院、西南院、深圳华森等多家单位依然保持着快题考试的传统,没有提前意识到快题在应聘这些单位中的重要性而提早准备让我在应聘中略感力不从心,所以提前了解自己心仪单位的招聘流程从而有针对性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选择用作品集取代快题考试来评估专业能力,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当下建筑设计的工作方式和早些年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用手绘的方式做快速设计依然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熟练的电脑建模和绘图技能已然是一个初入职场的建筑师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倍受用人单位的关注。我在9月初整理了自己本科期间做过的各类设计项目,并进行了润色调整和重新排版,最终打印成册作为我应聘过程中专业能力的证明,在后来的多次面试中可以明显看出用人单位对作品集的重视,如果本科期间一直对自己作品的电子文件完整保存,那在招聘季来临时就可以相对从容的面对。
当自己所有的材料准备完整投递之后,就要开始应对频繁的面试了,在我自己的面试经历中主要分为现场面试和视频远程面试。现场面试自然是要带好自己的各种材料并仪表得体的去展现自己,遇到需要视频面试的情况则要提前准备好电脑网络,摄像头,耳机等面试工具以免面试当天出现设备问题。建筑设计院类单位面试内容主要是介绍自己的作品集和一些专业相关的问答,专业能力的考察主要是通过作品集,而后的问答我个人觉得专业性并不是非常强,主要是对沟通、理解等综合能力的考察。地产开发商在近年也是受到毕业生大量关注的就业方向,这类公司通常有着非常成熟的面试和笔试考察流程,需要提前做更多功课来取得好的面试效果。
我在应聘过程中也尝试了多种类型的公司,大型设计院、小型事务所、地产开发商还有地产相关的咨询公司,在不断接触各类公司的同时也是发现自我的过程,对于自己想要选择怎样的工作逐渐清晰起来,同时应聘也是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和市场行情的好机会。在了解了各种就业方向的具体情况和认真思考了我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后,最终选择了继续从事建筑设计类的工作。
在找工作中薪资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大型公司通常有着完善的薪资体系,在面试中面试官通常也会询问个人对于薪资的期望,付出劳动获得报酬是理所应当,所以在面对薪资问题大可提出自己的要求,但也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最终才能与用人单位达成一致。在获得心仪公司录用准备签约后,户口、档案和报到证等事情也要得到妥善处理,学校会发放毕业生手册对这些问题都有清晰解答,如果依然有不清楚的可以从公司HR,学校老师还有人才服务中心等机构获得帮助。
择业作为我进入成年期后第一次独立面对的重大选择,是对我过去五年学习成果的一次衡量,也是对我成长到今天专业之外的综合素质的一项考验。临近毕业,心中有对校园生活的不舍,但更多是对步入工作后的期待,希望自己可以用大学生活中的所学所思去迎接未来生活中的挑战与机遇。